在“校园足球”的土壤里,孩子们的足球梦生根发芽。
到了周末,喜爱足球的小伙伴还参加课外的少年足球训练营,提高自己的球技。
进球的喜悦感染着场上场下的所有同学。
平时的艰苦训练就是为了赛场上破门的一刻。
放学回家的路上,罗乐也不忘带一带球。
罗乐和他的足球小伙伴们。 记者周密摄
罗乐的书房里到处都有他喜爱的足球。
3月16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》,“校园足球”再次引起热议。省足协的数据显示,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方面,云南省已经设立9所小学、7所中学、4个体育训练中心共20个省级足球训练网点。
足球已经逐渐成为昆明孩子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。高新一小的罗乐和他的小伙伴们,就是这样一群热爱足球、与足球一起成长的孩子。
5年,足球让我们成长
这天,高新一小六五班和六二班展开比赛。“加油!加油!”球场上,队员们尽情挥洒,球场边,同学们的加油声不断。没有上场的朱新阳举着队员钱丽娜画的“加油图”,为同学呐喊助威,上面写满了班上同学的名字。
半场后,六二班暂时领先,但六五班的景然和禹丞显得坦然。“虽然我们暂时落后,但跟更好的对手相互切磋的感觉很好。”学校成立足球队已有5年,景然、禹丞也随球队一起成长,刚开始他们特别在意胜负,如今变得更加理性和宽容,正如教练一直对他们说的,赛场上要尊重对手、尊重裁判,学会包容、学会自省。
最后,比赛以六二班的胜利结束,孩子们相互握手拥抱,“下次再一起踢球!”爽朗的笑声从球场上蔓延开来。
6岁,“足球梦”生根发芽
又是一个周末,罗乐和小伙伴们抱着心爱的足球来到俱乐部,7岁半的罗乐已经在这里踢了两年球,周六、周日都要练习3个多小时,罗乐几乎从不缺席。
与足球结缘,要说到罗乐的“球迷”爸爸,以及罗乐的学校和后来遇到的专业俱乐部。6岁的罗乐刚入学一年级,就被校园中间那块绿油油的球场迷住了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,一块球场显得弥足珍贵,在这片学校提供的土壤上,罗乐和小伙伴们的“足球梦”开始生根发芽,结合着周末的正规训练,罗乐对足球越来越喜爱,球技越来越好,在生活上,他也变得更加独立,团结队友。
“妈妈支持你的梦想”
2月初,罗乐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省里的比赛,从初赛一路杀进决赛。但在决赛这天,罗乐在第一次助攻时被对方球员铲翻,手臂骨折。心急如焚的妈妈潘女士赶到现场,一边安慰儿子一边郑重地对他说:“因为你选择了这项运动,受伤是难免的,你也可以选择放弃。”罗乐摇摇头,坚定地说:“妈妈我知道的,但我还要继续踢球。”
“那爸爸妈妈就一定支持你的梦想。”像潘女士一样,越来越多的父母支持孩子的“足球梦”。
教练:期待校园足球改革
罗乐周末练习的俱乐部成立已有5年,几年来,他感受到足球氛围的变化,刚开始教练林浩带着10多名孩子“玩”足球,到如今已有80多个队员,俱乐部培养出了五六百名孩子,他们中有的已经进入国家队、集训队等。
这个现象在高新一小也得到体现,校足球队组队5年,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,更重要的是,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踢球的机会,体育课、体育节、课余时间,都可以到球场上挥洒一番。
校园足球不断发展的同时,也仍然存在断层的问题。高新一小教练张利彬介绍,一到四年级的队员都有三四十人,但五、六年级的队员就只剩一两个。“很多孩子很有天赋,但因升学压力只能暂时放弃练习,另外,许多孩子升到初中后课业加重,加上中学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不同,又会形成新的断层。”张利彬说道。
林浩教练对校园足球的改革充满期待,目前云南正在积极研究足改方案,由教育系统牵头,体育部门、足协、学校参与其中,积极建立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到大学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。“这些,都将让校园足球有质的飞跃,我们都期待着。”林浩说道。(记者周密 董宇虹)